新版GMP重点在于细化软件要求,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尽可能避免歧义。除无菌药品附录采用了欧盟和WHO新的A、B、C、D分标准,并对洁净度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外,其他药品生产的硬件要求与98版GMP没有变化。新版GMP涉及基本要求以及无菌药品、中药制剂、原料药、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5个附录。原98版GMP中的非无菌药品附录要求合并到基本要求中。98版GMP中的中药饮片、放射**品、医用气体等附录暂不修订,将继续使用,而与新版GMP不适应的依从新版。供企业执行的药品GMP有:一个基本要求、5个新附录以及3个旧附录。
原料药附录的修订主要依据ICH的Q7A,同时删除了Q7A中与基本要求重复的内容,保留了针对原料药的特殊要求。原料药附录强化了软件要求,增加了经典发酵工艺的控制标准,明确了原料药回收、返工和重新加工的具体要求。
无菌药品因标准有较大的提高,相关企业需要在硬件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投入。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分为以下4个别:
A: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应有数据证明层流的状态并须验证。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单向流或较低的风速。
B: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和D: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a)此处的高污染风险是指产品容易长菌、灌装速度很慢、灌装用容器为广口瓶、容器须暴露数秒后方可密闭等状况;
(b)此处的高污染风险是指产品容易长菌、配制后需等待较长时间方可**或不在密闭容器中配制等状况。
新版GMP会分类、分步骤实施。具体来说,自发布之日起,新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车间,应执行新版GMP;对于已经取得药品GMP证书的企业,可以在新版GMP发布后2~3年内逐步实施。需要强调的是,对承担国家基本**目录产品生产的企业,实施修订的药品GMP应当是各省招标采购工作中对竞标企业审核的重要参考。
新版GMP上网公布以后,就等于是向社会公开了,SFDA提出的一些大的原则要求,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现在你要新建厂、新建车间,特别是基本**方面,将来有些企业生产量比较大的,都应该自觉对应新标准不断地提高,不要指望正式发布实施时,还会有大的降低标准要求的修改。SFDA要求企业能够主动对照新版GMP来达到要求,这也是SFDA专项整治的一项具体要求,没有正式发布前,当然不是强制执行的,但是,你必须要认真面对而且尽快改进到符合新版GMP的要求。
执行新版GMP的基础是诚实守信,即SFDA先相信你是诚实守信的,先相信你是遵守GMP法规的。但是,如果药品GMP检查中,发现企业有虚假欺骗行为的,即可判为检查不合格或不通过。而98版GMP法规是假设你不诚实守信,在这个基础上SFDA来检查,并在检查后怎么处罚你。这是新旧两个GMP版本的根本区别,也就是法理基础和出发点变化了。以前是刚推行GMP,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有一个熟悉和认识的过程,现在GMP已经是行业习惯了,还不能达到基本要求,那就没有什么理由可讲了。新版GMP强调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重点关注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明确了各项具体职责,如对药品生产企业中的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产品放行责任人等提出具体职责要求。细化文件管理,增大违规操作的难度。过去SFDA在注册药品批号的整顿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很多不诚实、不守信问题;现在对主要文件都提出分门别类的具体编写要求,就是要按照新版GMP提出来的要求编写;新版GMP对批生产和包装记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违规难度,让企业不容易违规。
SFDA对终**工艺产品实行参数放行试点,参数放行是未来趋势。SFDA已经批准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广东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参数放行试点,在试点期间,实行参数放行的同时还要进行无菌检验。无菌检验结果不合格或者不符合参数放行规定的产品都不能出厂。
迄今为止,无菌检验仍是判定产品是否无菌的仲裁方法,但是抽样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药典》规定的无菌检验取样量为20瓶,假定该批产品污染率为5%,因未抽到污染样品而使该批产品通过无菌检验的概率高达36%!目前《药典》要求的终**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为污染率不得高于百万分之一。显然无菌检验无法提供达到该无菌保证水平的证据。欧美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生过由被污染的大输液所致的严重的败血症事件,这也是促使药品监管机构和企业引入工艺验证和参数放行概念的原因。 参数放行是实施GMP倡导的目标,目前一般由企业自愿申请。参数放行是GMP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更加体现药品质量的控制以生产过程控制为重心的基本思想,是一个比我国当前输液生产GMP要求的无菌保证更为科学、**、严格的系统。
参数放行,国内大多数企业距离尚远 。2000年8月,美国百特公司在3家合资公司之一的广州百特,早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其生产的腹膜透析液及大输液实施参数放行。一年后华瑞制药也提出了同样的申请,并在后来又多次提出申请。2002年,国家药监局开始进行参数放行的可行性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从法律、法规、操作各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后,才批准两家企业开始试点。
目前我国有405家大输液生产企业,虽然参数放行是实施GMP倡导的目标,但对于绝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这个目标可以说太远了。
参数放行是一种替代对终产品作无菌检查的无菌放行系统。它基于对一个经过验证的**循环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批产品放行前,系统中规定的所有参数必须符合要求。比GMP更明确、更严格、更具体地规范了每一步的生产操作,更充分、更稳定地保证了药品质量、保障了公众的用药**。 参数放行是GMP发展与技术进步必然的结果,是一个比现行GMP要求的无菌保证系统更科学、更**、更严格的系统,它体现了药品质量控制以生产过程控制为重心的基本思想。
参数放行要求企业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多年的生产质量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这显然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成本,但由于参数放行对生产质量进行了全过程控制,极大地保障了公众的用药**。由于实施参数放行在生产周期上可以节省14天的无菌检验等候时间,为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将使其在市场竞争上多了一个十分有份量的筹码。另外,实施参数放行增加了企业前期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低价恶性竞争的源头。
SFDA有关负责人指出,要实行参数放行,企业必须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多年生产经验、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和操作人员、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了把人的影响因素降到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要尽可能高。我国**强制实施GMP还不到5年,无论是GMP规范标准还是企业对GMP的认识深度、执行力度,同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以目前我国绝大多少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还不具备实施参数放行的条件,“国内企业估计20年内都没有条件实行参数放行。”
大输液企业作为GMP认证早的行业之一,五年的GMP认证期限已经临近,有的企业**轮认证已经开始。SFDA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局会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会给企业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希望企业能够‘温柔’地通过。”
在硬件上,新版GMP的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改造两个方面。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大输液玻瓶、塑瓶、软袋的产量共计70亿瓶袋,其中玻瓶产量占70%,大约50亿瓶,而装机容量在200亿瓶左右。新版GMP对玻瓶生产线有新的要求,大部分玻瓶线需要彻底改造。据测算,一条生产线改造的成本为100万元左右,须停产4个月;如果重建车间需要400万元左右。从整个行业来看,这一项改造就需要投入2.1亿元。
冻干粉针企业改造的重点集中在空气净化系统方面。SFDA负责人表示,2005年前建的冻干粉针车间技术上都存在缺陷,达不到新修订的GMP标准。目前国内共有冻干粉针生产企业491家,2005年前建的有298家,每改造一个空气净化系统需要投入100万元左右,国内总计需投入2.98亿元。我国的大输液企业大部分是2002年以前通过GMP认证的,设备、设施的改造已经到期,如果更换冻干机,国产冻干机价格为2000万~3000万元人民币,便宜的也在1000万人民币,全行业共需投入60亿~90亿元左右。
面对新一轮GMP认证的风雨欲来,一些企业的担忧情绪已经冒头,但是不少企业也开始了积极筹划。有的企业反映,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行业如此大的投入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对此,SFDA负责人表示,SFDA会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过渡期,不会一刀切。对于新建企业会严格按照新版GMP标准来审核,老企业有相当长的过渡期。他呼吁,企业对新版GMP不要有畏难情绪,应及早动手为通过新版GMP做准备。
目前在大输液和冻干粉针的生产链条上还存在监管的盲点,包装材料、设备在相关部门的管理中并没有强化药包材和设备的特殊性,还是按照一般包材设备进行管理,给制药行业增加了**隐患。尽管国家局的监管已经开始追溯到原辅料上游,但是由于管理部门职责划分,并不能实现全部监管。药监局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局正在积极寻找更有效的监管方法,比如借鉴FDA的DMF文件备案形式,生产企业一旦以DMF文件形式进行了备案,原辅料和工艺等就不能随便改动。
有专家表示,我国是西药仿制大国,原来的仿制药停留在“像”的层次上,现在随着对用药**的高度重视,未来国内医药企业必须开始二次研发,不仅是仿制的“像”,还要一模一样。如一直困扰企业的大输液杂质问题、澄明度问题,要搞清楚到底杂质是什么,怎么会产生杂质。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拨巨款救市,其中就有专门的设备改造资金专项,企业可以进行申请,帮助自己渡过GMP改造的难关。”
大输液和冻干粉针是临床需要量大的药品种类之一,质量**也尤为重要,之前出现的“齐二药”和“安徽华源”药害事件已经在全行业敲响了警钟。近两年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热情非常高。有的企业就表示,要抓住新版GMP认证和生产许可证换证的契机,从根本上进行生产流程再造,消除质量隐患。
大输液包装关系着输液的质量。玻璃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相容性及阻水阻气性能,这是优点,但是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经通气管路向溶液中引入空气以产生压力,易产生污染;玻璃瓶制作本身也是多能耗和污染环境的过程;玻璃瓶体积大、易破损;天然橡胶塞长期与药液接触会使药液沉淀或混浊,加垫涤纶薄膜还是不能解决使用时出现微粒问题。 近年来,丁基橡胶塞的化学稳定性、生物**性、洁净度等方面的优点使得丁基橡胶塞代替天然橡胶塞成为国际趋势。我国在1995年就在13种粉针剂生产中推广丁基橡胶塞。
**代输液容器PVC软袋解决了原瓶装半开放式输液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便于运输。缺点是PVC材质本身具有透气性和渗透性,给**带来难度。
采用非PVC复合膜包装是输液包装发展的方向,但非PVC共挤复合膜的原料国内不能生产,价格高,不适应我国目前“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国内大输液企业不宜盲目跟风上马非PVC共挤复合膜大输液技术,近期在输液包装上仍应以玻璃瓶为主,除葡萄糖、氯化钠等价格较低的常规输液品种外的基他品种,应尽早采用丁基胶塞。企业在考虑新建和改建非PVC软包装生产线时,应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对于已有生产线,按照GMP的理念,在现有硬件和工艺技术基础上,认真扎实的做好各项GMP技术管理,从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以及行业诚信与自律问题出发,防控风险、保障**,争取保住企业在行业中的生存权利,然后再寻求发展。也就是说注射剂生产企业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真正落实GMP各项基本原则,防控产品风险,保证产品在临床使用中的**,保证不出临床问题才是主题。不管你采用多么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精尖设备,产品售价在整个行业低迷的情况下要体现其价值是很困难的,只要你管理跟不上,出现产品质量事故,企业就会被枪毙。因为产能过剩太多了,关停现有产能的三分之二,都不影响市场供给。
注:ADEV是化工行业气体分析应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气体分析领域具有40年的历史,其成熟的产品和气体分析系统已在很多的化工石化行业用户得到验证和认可,其产品主要是磁力机械式氧分析仪,热磁氧分析仪,激光氧分析仪,氧化锆氧量分析仪,电化学微量氧分析仪,露点仪,高温湿度仪,热导氢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等,产品具有防爆认证,是欧洲化工协会建议化工应用仪表。更多信息,请登陆www.adev.com.cn